×

温馨提示

我办门户网站已经迁移至省政府集约化平台,所有业务均可在新网站办理,现试运行期满,按规定对旧网站进行关停,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从华山之石感悟家国之安
——一座国防地标的精神启示
时间:2025-09-02
来源:华阴市国动办 宋康 张彩燕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不可一日无防,强国必先强军,军强方能国安”。今天,当我们仰望巍峨的西岳华山,它不仅是一座自然奇观,更是一座屹立在我们身边的“国防地标”,默默诉说着家国安全的永恒真谛。

华山之险,是刻进历史的国防课堂。这座关中地区的天然屏障,历来为兵家所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依托华山顽强阻击日寇西进,用鲜血守护国土。而华山本身,就是一部立体的爱国主义教材,那遍布山崖的摩崖石刻,早已超越书法艺术的范畴,成为民族精神的高亢宣言。“山河永寿”,由党晴梵先生于1944年民族危亡关头题写,祈愿国土永固、生命长青;“万象森罗”,既赞华山壮美,更喻中华文明绵延不绝、抗战力量生生不息;“力争上流”“民族本色”……这些字迹遒劲、意蕴深远的石刻,将书法、山河与爱国情怀融为一体。至今,当游客们徒步华山,看到这些历经风雨却依然苍劲的大字时,依然能感受到那种穿越时空的震撼和激励,它们无声地讲述着那段历史,激励着登山者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时刻告诉我们:国防,不仅是山河之固,更是民心之固、精神之固。

时代更迭,国防的内涵不断拓展。现代国防,早已超越地理的屏障,延伸至思想、网络、科技、文化等全域维度。华山天险的天然防御固然重要,但真正坚固的防线,是建立在千千万万人意识中的“思想关隘”与“信念长城”。当前,网络空间暗流汹涌,意识形态斗争复杂尖锐。令人警醒的是,“和平病”正悄然侵蚀部分人的思想,大家认为战火遥远、国防事不关己;一些青年沉迷“小确幸”,对家门口的国家安全挑战缺乏认知。若思想防线失守、忧患意识消亡,再险峻的“华山”也难挡无形之敌的渗透与侵蚀。华阴作为陕西东大门,其战略地位要求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倘若思想防线失守,纵有万仞绝壁,也难挡无形之敌的侵蚀,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国家安全,其实就在我们家门口。

我们这代人,理应成为新时代的“华山卫士”。传承红色基因,守护国泰民安,是我们对历史的回应,更是对未来的责任。具体而言,应在三个方面贡献力量。一是扎根“有形边疆”,以忠诚守护山河。学习华阴籍卫国戍边英雄事迹,将“爱我中华、护我河山”的信念融入血脉。积极响应号召,投身国防事业,无论携笔从戎,还是立足华阴科技、教育、生产岗位,为强军兴军贡献智慧力量,皆是固我长城的坚实行动,因为,每个人都是强军兴国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齿轮。二是筑牢“无形疆域”,以警觉捍卫安全。要像识别华山石刻的一笔一划那样,清醒明辨、坚守立场。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擦亮双眼,守好思想阵地,坚决抵制错误思潮,识别粉碎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与网络攻击;严守国家秘密,警惕身边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让陕西东大门成为敌特渗透不可逾越的“精神关隘”。三是扛起“全民国防”,以行动传递信念。华山石之所以千年不朽,在于其质地坚硬、根基深厚。我们也应发扬这种坚韧,走进学校、社区、企业,生动宣讲包括摩崖题刻在内的国防故事,推动普及《国家安全法》《国防教育法》;积极参与国防教育活动,让“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融入城市血脉。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华山之所以屹立千古,不仅因其险峻,更因它始终承载着警世、励志、护国的文化使命。那山间斑驳而恢弘的“山河永寿”“民族本色”,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一代代人对家国安宁的深切期盼。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每一位公民尤其是青年的忧患意识与实际行动。让我们以华山为鉴,常怀“华山警世钟”的清醒,时刻谨记居安思危;练就“磐石立中流”的本领,不断提升国防素养;践行“苔花绽春晖”的担当,于细微处筑牢屏障。

当万千儿女如华山之石一样意志坚定、如摩崖刻字一样使命清晰,当守护国家的信念如华山松柏般四季常青,我们必将在新时代筑牢一座无形而坚固的全民长城,让平安的钟声永远回荡于华山之巅,让复兴之舟在世界大势中行得更稳、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