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先警报是人民防空指挥部根据空中情报,判明城市可能遭到空袭的情况下,告知市民提前做好防空袭各项准备的一种警报信号。
预先警报音响信号规定为:鸣36秒,停24秒,反复三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其特点是“长间隔”。
听到预先警报后我们该怎样做?
在临战状态下,市民听到预先警报后,应立即拉断电闸,关闭煤气,熄灭炉火,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和生活必需用品,按定人、定位、定路线的要求,迅速有序地进入人防工程或指定隐蔽地域。
公共场所的人员和车辆,应听从有关部门人员的指挥,迅速到指定地点隐蔽。夜间应严格遵守灯火管制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组织防空警报试鸣活动。警报试鸣日,多数城市规定为9月18日。但也有许多城市,将警报试鸣日规定为本市解放的时间或在过去战争中遭遇空袭的时间。警报试鸣一般为15分钟,依照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的顺序鸣响。其目的:一是全面检验防空警报设施及其控制设备的技术性能,检测鸣放效果,确保其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二是帮助群众辨别、熟悉和掌握防空警报信号的种类,提高人民群众在遇有战争或突发灾情时,通过准确辨别防空警报信号进行防护自救的能力。三是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增强居民的国防观念和人民防空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组织警报试鸣活动前,人民政府应提前五天发布公告,以免在试鸣时造成社会恐慌。
防空警报是城市防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战时用于人民防空,是各级人民政府实施人民防空指挥,组织人员疏散的基本手段,是在城市受到空袭威胁时鸣响的提醒人们防空的警报。平时用于抗灾救灾和突发事故情况下的灾情预报和紧急报知。根据空袭紧张程度,防空警报信号分为三种类型: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